一季度實體信貸投放增加 經濟復蘇預期持續改善

本報記者 杜麗娟 北京報道
隨著3月份社會融資數據的出爐,一季度經濟復蘇態勢的持續好轉得到強化。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社會融資數據顯示,3月末,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59.02萬億元,同比增長10%。整體看,一季度,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4.5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47萬億元。
從具體增幅看,今年以來,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已實現連續兩個月同比增長的態勢,這表明當前經濟復蘇仍在持續。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在央行發布的諸多數據中,3月新增社融達到5.3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億元,遠超Wind此前預期的4.42萬億元,這強化了未來經濟預期的確定性,同時也有望為二季度打下較好的基礎。
增加實體信貸投放
今年以來,隨著經濟活動逐步回歸正軌,企業復工復產提速,資金需求穩步回暖,這反映在一季度金融數據中。4月11日,央行發布2023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和社會融資規模數據報告。
數據顯示,2023年3月M1同比增長5.1%、M2同比增長12.7%,均較上月有所回落。其中,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值得關注的是,3月社融同比增長10%,重回兩位數增速。
社會融資規模,主要指的是一定區間內實體經濟從金融機構獲得的資金總額。其涵蓋的資產范圍包括金融機構的貸款、表外業務及金融市場的債券、股票融資等。
“從目前數據看,3月社融信貸數據保持了強勁的增長態勢,這說明當前貨幣供應量堅持了適度寬松?!绷_志恒說。從結構看,3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2.4%,同比高1個百分點。
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看來,一季度,伴隨實體信用需求回暖、季末銀行信貸自然沖量以及地方政府保經濟下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等供需因素影響,3月全月新增信貸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繼續維持同比多增,這將活躍企業的經營活動。
此外,從央行發布的數據看,3月信貸結構也在進一步改善。其中,主要受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帶動,3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7252億元,繼續成為推動信貸高增的主力。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認為,信貸供需兩旺,說明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在回暖,當前消費是經濟修復的主要因素,此時適度寬松的貨幣支持,有利于落實一攬子紓困與穩增長政策措施,同時也能激發經營主體的活力。
數據顯示,3月的制造業PMI指數為51.9%,處于景氣區間。市場人士認為,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落地,以及前期制造業技改融資成果的釋放,共同推升了今年實體信貸的繼續回升。
基建是經濟修復關鍵
- 除《中國經營報》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中國經營網立場。
- 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經營網” 或 “來源:中國經營報-中國經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經營網(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15210887578 郵箱:banquan@cbnet.com.cn